粮油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贸易格局等处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形势下,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国际、国内多重挑战。
陕西作为全国
11个粮食产销平衡省之一,立足资源禀赋、现有基础优势,充分发挥陕西粮农集团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粮油产业稳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2023年全省粮油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6.8亿元、增长率连续3年保持10%以上,粮油产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但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波动、省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因素,给陕西粮油产业发展带来一些影响。
一、
陕西粮油产业现状分析
(一)
“五良”协同增效,粮食产量连年丰收
陕西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
2023年末,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47万亩
(
1公顷=15亩
)
,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
42.8%。
大力推进种业振兴,支持企业进行育种创新,陕西杨凌伟隆、陕西荣华、杨凌良科
三家
企业成功获批国家级
“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围绕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协同推进粮食
产量提升
,
2024年陕西粮食总产量1352.29万吨,较上年增加28.63万吨,增长2.16%;单产量297.35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长1.86%
,
粮食总产、单产均创历史
新
高
。
(
二
)
储备管理严格,粮食安全根基扎实
陕西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坚持
“政府储备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原则,抓好配套文件制度的制定落实,构建了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新格局,全面夯实粮食安全监管责任。
坚决夯实粮食储备
“压舱石”作用,不断完善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结构,全省新增4亿斤粮食储备,地方粮食储备总规模达47亿斤,创历史新高,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构建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300余家,其中加工企业169家、储运企业182家、配送中心76家、供应网点1922家,省级成品油储备任务完成,成品粮油储备5亿斤,保障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
三
)
政策引导有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制定出台了《关于粮油加工企业初加工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小麦、稻谷、谷子、玉米等粮油初加工用电价格由工业用电调整为农业用电。落实《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实施部分国家商品储备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下发了承担省、市、县级政府储备粮、食用油、棉、糖、肉商品的企业名单,按照相关规定免征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发了《陕西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实现了粮食提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批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了全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
四
)
品牌建设突出,粮油企业提质增效
加强
对
陕西粮农、西安爱菊等粮油企业支持力度,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粮食链主企业,鼓励陕西省粮食龙头企业进园区,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建设
“陕西好粮油”主品牌和“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粮油”子品牌,并分步协同提升“关中优质小麦”“榆林荞麦”“汉中洋县黑米”“商洛玉米”等区域特色子品牌,全方位擦亮“陕”字号粮油公共品牌。
积极推进陕西产品走出去,组织
“陕西好粮油”品牌亮相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成交各类产品1.95万吨,成交金额0.64亿元,组织原粮交易37.24万吨,交易金额12.31亿元。
二、
陕西粮油产业问题探讨
(
一
)
粮油行业
发展态势不佳
受国际形势
、国内需求
、整体经济周期
以及
自然灾害
等因素叠加,近
两年
小麦等原粮价格维持在高频震动
后持续保持在低位
。粮油行业巨头
“益海嘉里”
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
营业收入约
2515亿元、同比下降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8.5亿元、同比下降5.4%
。
(二)
粮油企业
竞争激烈
随着中粮、金沙河等国内外著名粮油企业加强在陕西的布局,陕西粮农富平西瑞面粉有限公司日处理
1000吨小麦生产线、陕西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玉米18万吨、年产挂面21万吨加工基地等项目的投产,中粮粮谷渭南新建90万吨/年小麦加工项目、金沙河武功县粮食加工基地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陕西省粮油行业产能
过剩、竞争日趋激烈,省内陕富、老牛、华龙销量及效益
下滑,开机率平均不到
50%。
(
三
)
粮油产品附加值不高
粮油加工
仍
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比例偏低、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县域粮油产业不强,特色不明显、
品牌影响力不
足
。粮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研发能力与市场、企业需求结合度不高,科技投入的转化效率较低,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大米加工门槛
较
低
,规模化的品牌企业较少,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
较为
严重,
资源
过度集中于产业链低端,粮油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足
2%
。
三、
供应链视角下陕西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
一
)
持续完善供应链体系
要加快建设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精准对接粮食生产专业户、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上门验质、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
“一条龙”服务,提升粮食烘干、除杂能力,降低霉变、虫害、鼠害等造成粮食产后损失。要加强绿色仓储设施、绿色储粮技术、绿色粮库管理集成应用,建设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的“绿色粮库”,加快推进节粮减损、减能降耗,不断提升粮食储备的质量。要加快推进“智慧粮库”建设,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打造“穿透式”智慧监管体系,减少粮食出入库中间环节,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信息化、管理智能化。
(
二
)
积极引导产业升级
要充分发挥陕西粮农集团、西安爱菊粮油工业公司等省内大型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扶持陕西粮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粮科院等省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和机构为依托,加快建设新型高素质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更安全、健康和营养的新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要紧抓
“一带一路”给陕西发展带来的契机,充分利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发展机遇,加快陕南、陕北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西北地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逐步打造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连通中亚的区域性粮食交易集散中心和国际粮食物流中心。
(
三
)
持续加强政策支持
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粮油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储备粮油日常监管,稳步提升粮食供给能力,补齐政策性储备基础设施短板,增强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确保全省粮食安全。要严格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
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充分利用中省专项资金、积极制定配套政策,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
“五优联动”,做实“六大提升行动”,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在全省2023年底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47万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设施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全省粮食稳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