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8年06期 21-23   出版日期:2018-1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做好泸县粮产业经济的对策思考


  从粮食到产业经济是粮食发展思路的转变。粮食产业经济是要在粮食解决了温饱问题后,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做出的另一种选择,也是粮食安全从储存粮食到储存粮食发展能力的转变。粮食产业经济就是要把粮食作为产业进行经营,按照市场的要求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

  一、泸县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优势

  (一)政府思路明确。 最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对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泸 县人民政府近年来按照“强改革、调结构、夯基础、惠民生”的要求,制定并完善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与建设”、“耕地质量建设规划”等一系列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自然资源丰富。 泸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形以丘陵为主。历年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6℃,年平均降水1016.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145.0小时。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四个土壤类型, 土壤肥沃,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极易生长,是四川省农产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耕地广粮产量大。 泸县现有耕地面积127.29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05.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水域及水利设施达12.87万亩,近年来耕地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泸县是粮食产量大县,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达54.5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广粮食产量大,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具有较强的优势。

  二、泸县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短板

  (一)粮食结构不优影响粮食产业。 粮食结构是粮食产业经济的基础。泸县粮食产业长期以来是“一稻独大”的结构。 2017年全县水稻产量38.7万吨,超过粮食总产量的71%,这种状况 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是水稻成为粮食产业经济的坚实基础,发展水稻粮食产业经济的成本相对较小。但是,水稻并且只有中籼稻独大意味着粮食风险集中在水稻上,而且粮食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品种不丰富,不利于粮食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粮食生产效益低 。国家虽然取消了农业税,采取粮食收购价格保护,提高粮食直接补贴,但以农户为单位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低。一些种粮大户因为土地流转成本高,种粮效益不好,遇到天旱水涝,种粮甚至亏本。粮食生产收益得不到保障,成为粮食产业发展阻碍。

  (三)品牌不优粮食销售不畅。 泸县水稻大多是常规中籼稻,高端优质稻种植面积小,大米多年来是数量导向,长期一昧追求产量,优质品牌少,产业链条短,在市场上本县大米竞争处于劣势,品质比不上其它地区大米。粮食的销售渠道窄, 目前全县只有1个政策性粮食仓储企业,收储网点主要集中在玉蟾和嘉明2个镇街, 容易出现产得越多、库存积压量越大,可持续的粮食有效供给体系不健全。

  (四)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弱。 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弱,精深加工少,大多是卖米等初级产品。泸县目前规上工业企业128户,只有2户粮食加工企业,还没有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农民卖的仅仅是初级产品稻谷,受益的产业链太短,导致农民从中获益少,栽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

  (五)城镇化推进面临困惑。 目前泸县城镇化率近40%, 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农民进城后由于所从事的二、三产业远高于从事一产业所得收入,普遍存在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土地荒芜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妇孺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城镇化要健康推进, 工业强县战略要实施,金融服务业要发展就要解决好粮食问题的后顾之忧。 如何解决青壮年农民进城后谁来种地问题,成为全社会探讨的课题。

  三、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路径思考

  做好粮食产业经济必须实现粮食发展的转型,在粮食育种、栽培、加工转化和营销等方面全面创新,用产业推动粮食生产,科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补足短板变粮食产量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粮食产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政府加强领导。 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20个镇、街应结合各镇实际情况,制定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县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例为贯彻落实泸县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中的重要内容。

  (二)部门协调配合。 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县粮食局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措施、县国有粮食企业园区建设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县发改局、财政局在重大政策、工程、项目上加以支持,增加财政投入,引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县农林、水务、环保、科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不断跟进配套措施和完善相关机制,合力推进泸县粮食产业经济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