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06期 22-26   出版日期:2023-1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内涵、意义与策略选择



  《 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GRFC)指出 ,全球经历严重粮食不安全并需要紧急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在 2022年连续第四年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丰富内涵

  一日三餐离不开粮食,粮食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是往往越是熟悉的事物,认识起来越有难度。粮食并非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一商品,而具有多种属性。

  (一)粮食的属性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粮食是生存必需品、战略品和国家公共物品 。粮食满足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生存必需品;人类分邦列国后,粮食就因生存必需品而衍生出战略品的属性;从生存必需品的微观基础到战略品的宏观考虑,最后衍生出保障粮食供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义务。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粮食兼具自然品、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属性 。粮食是自然存在物 当人们依靠劳动生产粮食时,粮食就成为私人物品,谁生产谁占有,谁购买谁使用,人们获得粮食可以通过自产和交换两种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国家义务,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但是,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于 “就粮食谈粮食、就农业谈农业”,有些人甚至只把粮食作为私人物品来看,忽略了战略品和公共物品的属性 。统计上粮食按照品种可分为谷物、豆类和薯类,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和杂粮等;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等。

  (二)粮食安全的内涵

  粮食安全是指 “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手段获得充足、安全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膳食需要和食物偏好,过上积极和健康的生活” 。广义的粮食安全指的是食物安全,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充足,生产的足够多,大家都有的吃;二是安全,食物对人体无害,价格便宜到都能买得起;三是有营养,对人类健康有益,而且能够满足个体的偏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的放心” 。他理解的粮食安全就是食物安全,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兼顾充足、营养和安全。

  (三)全方位夯实根基的功能定位

  粮食安全是一个关于粮食生产技术和投入品供给(产前)、生产结构(产中)以及收储运销和最终消费(产后)的系统工程。全方位高度浓缩和概括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和系统性措施 。对于 “全方位”可以从不同维度理解,从生产要素角度包括耕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从产业流程包括生产、流通、加工、储备、贸易等;从主体包括种粮主体农户和抓粮主体产区政府;从内外关系包括国内自给和国际补充。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实“根基”。粮食安全的根基,主要是提升粮食的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

  总之,在把握粮食多重属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内涵丰富,粮食安全就是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全方位强调全面、系统、完整;夯实根基旨在提升三大能力。

  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大意义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从古至今,确保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政务

  (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事关生存安全

  历史上的中国屡遭饥荒,从周朝到民国史料记载的饥荒高达 5258次,资治通鉴里面记录从战国到五代结束,35次提到了人相食。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还有民国1942年分别发生大饥荒,“中原大饥荒”受灾人口上千万,死亡率高达五成。饥饿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以至于见面就问“吃了么”。

  古人早已对粮食生存必需品的属性有了认识。汉农书《汜胜之书》中记载, “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东汉时曾有“一谷不登,则饥馁流死”;民间也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粮食 是人体维持生命运动的最基本需求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在最底层,但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需求。

  (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事关政治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中央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头等大事。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 全球近 200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14个 国家中 ,主粮对外依存度低于 10%只有7个, 而在这 7个国家中 人均主粮 占有量 超过 400公斤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巴西。 由此可见,人 大国解决吃饭问题不容易。世界上真正强大的、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历史上,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当下俄乌冲突陷入僵持阶段,西方对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全世界;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 。的确,有农才稳,有粮才安, 强国必须强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

  粮食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粮不强极易受人攻击,四大粮商就针对我国大豆的软肋,先后发起两次 “大豆之战”。一次是2003年,以中国豆企大量破产重组而告终。 一次是 2006年美国 以大豆减产为由,捏造全球粮食危机,但 遭到了中储粮的绝地反击。第二次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储粮 关键时刻有力维护了我国粮食安全,所以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三)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事关经济安全

  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需求对价格变动反应不敏感,容易导致谷贱伤农;另一方面,粮价具有基础性,如果粮价上涨过多容易导致米贵伤民。因为粮食具有生存的不可替代性、生产的非连续性、需求的刚性和物价的基础性等,稍有不慎,粮食可能会成为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和社会动乱之间的传导体和共振波。正是基于此,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会对粮食进行管控,保国家粮食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粮食主权。粮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要保持合理水平,粮价 “高不得”也“低不得”

  综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义重大,因为粮食是生存必需品和准自然品,所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事关生存安全 因为粮食是战略品,所以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它事关政治安全;因为粮食兼具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属性, 所以 处理不好会导致谷贱伤农、米贵伤民,事关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