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7年03期 36-38   出版日期:2017-05-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浅析政策推动对国内面麦产业融合的影响


一、国内小麦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生产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

  过去10年,我国内小麦产量从1.08亿吨增至1.3亿吨,年均增长2.05%,2006-2016年小麦产量连续超过1亿吨。国内麦市供需格局总体处于宽松状态,但小麦生产与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强筋、弱筋品种退化及纯度不够,不能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导致结构性短缺,部分品种需要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总量超过270万个;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确权面积达到7.5亿亩;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流转比例已经超过1/2。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2488个县、2.7万个乡镇、46.6万个村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66.9万家,实际入社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2.7%。国内土地流转规模明显扩大,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水平也显著提高,小麦生产规模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国内的小麦生产不再只是重产量,而是逐步朝着产量、品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区域布局更加集中。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十三五”末,国内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自给率稳定在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 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有利于保证小麦供给数量和质量,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小麦品种结构,为加工企业提质增效、做强做优品牌、转化增值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政策应主动适应市场趋势 国产强筋弱筋小麦发展潜力大

  10年间,国内中强筋和中筋类小麦占比由23%提高到48%,但强筋类由12%下降到2%。虽然目前国产优质麦品种已近30个,但与进口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品质差距,主要表现为品质不全面与品质不稳定。近年来,国内小麦贸易呈持续净进口格局,年进口量在250-300万吨,出口量仅在20万吨左右;进口小麦主要以烘焙用优质强筋麦和弱筋麦为主。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内累计进口小麦数量1691万吨,2015年比2011年增长1.4倍。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累计进口小麦数量337.4288万吨,同比增加13.51%。 2016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 2016年4月28日农业部编制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国内小麦品种结构调整重点是稳定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主产区冬小麦,结合建立合理轮作体系,在东北冷凉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新疆天山北部地区等,适当恢复春小麦;到2020年,国内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6亿亩左右,其中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亿亩;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和加工饼干蛋糕的优质弱筋小麦;带动用于加工馒头、面条的中筋或中强筋小麦品质提升。 农业部印发的《2017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指出,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稳定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稻生产能力,扩大优质小麦面积,确保小麦、水稻面积稳定在8亿亩。今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要稳定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在地理位置上,一号文件指出要科学合理划定小麦粮食生产功能区;在产品品质上,一号文件表示要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三、国内面企规模化中去产能,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

  近10年国内面粉加工业经历由快速发展至产能严重过剩的境地,2006-2015年国内制粉产能从9400多万吨增至2.2亿吨,翻了1.3倍; 加工业发展方式粗放、大而不强问题更加突出, 产能结构性过剩与优质产能不足并存。近年来国内小麦粉加工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渐优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专用粉占面粉比例从“十二五”初期不足7%已增至目前20%左右。 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 充分发挥粮油加工业对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和对粮食供求的调节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经济,推动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和推动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布局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鼓励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地方粮油资源优势,积极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经营方式,主动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大、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粮油加工业调结构、去产能,以营养功能为重点,大力发展成品粮油适度加工和主食产业化 积极发展专用粉、全麦粉、预拌粉及各类面制主食品等;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主产区和津冀鲁、珠三角等地区,发展小麦加工产业集聚区,优化新疆、甘肃、陕西、广东等特色食品区域产业布局,形成小麦粉、面制食品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