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呈现三个特点
? 我国是油脂油料消费大国,
2023/24年度
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约
3760万吨(此外还有工业消费440万吨,植物油总消费约4200万吨),折合每人每年平均消耗约26.9公斤食用植物油,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 (
一
)
食用植物油消费品种较为集中
? 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形成了
“豆菜棕为主,其他油为辅”的消费格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24年度我国豆油、菜油、棕榈油的食用消费量分别为1
620万吨、910万吨、390万吨,合计占全国食用油消费的比例为78%,是国内主要的三个食用植物油消费品种,其中大豆油占比超过四成为最大消费品种。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消费约300万吨的花生油、200万吨的葵花籽油和100万吨的棉籽油等。
? (
二
)
食用植物油外采比例较高
? 我国人口众多,但耕地资源有限,受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以及国内产能提升相对缓慢影响,近年来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大幅增加。我国植物油直接进口的外采比例约
30%,若将进口大豆、油菜籽等油料的榨油产出计算在内,食用油外采比例高达70%左右。以2022/23年度为例,我国
豆油
直接进口
41万吨,预计进口大豆压榨生产1708万吨,外采比例约99%;
菜油
直接进口
155万吨,预计进口油菜籽压榨生产168万吨,外采比例约38%;国内
棕榈油
生产较少,需求主要通过进口满足,
2022/23年国内棕榈油进口量约619万吨,外采比例约100%。
? (
三
)
食用植物油消费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
? 豆油作为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品种,种植范围覆盖南北,消费区域辐射广泛,从北到南均可作为餐饮用油大量使用;菜油具有较强的地域消费特点,且与生产地区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贵州等
长江中下游区域
和
西南产区
;棕榈油价格
较低
,在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自身凝固点特性,消费受到季节性、气温限制较大,冬季气温下降后消费场景仅在南方部分地区。小品种油脂中,花生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等主产区,茶油消费集中在湖南、江西等油茶主产省。除此之外,西北地区和西藏常用亚麻籽油(胡麻油)、牛羊油、酥油等。
? 二、近十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情况及影响因素
? (一)近
10年来,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较大
? 豆油、菜油、棕榈油等不同品种的食用油可替代性较强,价格走势高度趋同。近
10年来,
食用油价格经历震荡下降、小幅波动、大幅上涨、明显下降四个阶段
。
2013-2014年,全球大豆、油菜籽经历前期价格高位运行后,种植收益丰厚刺激种植面积增加,带动产量快速恢复,进而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震荡下降,降幅约34%。2015-2019年,全球大豆、油菜籽、棕榈油产量总体稳定,国内食用油价格保持区间震荡运行。2020-2022年
6
月
,
拉尼娜天气导致南美大豆减产较多,叠加
全球货币流动性宽松、俄乌冲突爆发等因素,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至近
10年来最高水平,涨幅约87%。2022年下半年至
20
24
年
5
月
,全球大豆、油菜籽、棕榈油等产量恢复性增加,叠加美联储大幅加息、海外银行业危机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走弱,食用油价格明显下降,降幅约
43%。
? (二)食用植物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食用油产业链条长、进口比例高,国内食用油价格受国际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综合来看,食用油价格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主产国产量、生物柴油行业发展政策以及市场参与主体情绪等因素均会影响食用油价格走势。
? 1
.
从生产端看,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仍然相对偏低,且由于进口规模较大且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国内食用植物油供应和价格走势受国际市场影响较为明显。
美国和巴西等国大豆产量、加拿大和欧盟等油菜籽产量、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棕榈油产量是影响国际食用油供应的最主要因素。
大豆、
棕榈油以及
菜籽
油
较为
依赖进口,
主产国的生产情况往往成为左右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美国、巴西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
74%;加拿大、欧盟是全球最主要的油菜籽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44%;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是全球最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约占全球产量83%。主产国产量变化
会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如
2013
-
2014年,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增加2.6%、油菜种植面积持平,食用油产量增加6.6%,导致价格持续下降、累计降幅超过30%;2020
-
2021年,极端天气导致美国巴西大豆、加拿大油菜单产下降,加之
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推动价格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
40%。
? 2
.
从消费端看,食用油可作为生物柴油使用,主产国的生物柴油政策直接影响食用油需求。
近年来,在
“
双碳
”
战略
目标持续推进背景下,全球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迅速发展,给植物油供需格局带来深刻改变。据德国学术杂志《油世界》数据,
2023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达到5
803万吨,同比增加549万吨,增
长
1.4%,比2015年增长95.7%。相比传统石油提炼的柴油,生物柴油具有节能降耗、环保安全、可再生性等优势,在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主产国广泛用作清洁燃料,与柴油掺混使用。据
《
油世界
》
数据,原料供给是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的前提,植物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是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主力,例如美洲国家以豆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欧盟国家以菜籽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东南亚国家以棕榈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生物柴油,而我国食用植物油大量依靠进口,所以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为废弃食用油,产品八成以上供出口。主产国提高生物柴油中植物油掺混比例,直接增加植物油需求,推动价格上涨。如
2016年美国环保署提高生物柴油中豆油掺混比例、2019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提高棕榈油掺混比例,均导致植物油价格上涨。
? 3
.
从市场情绪看,食用油具有商品属性,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可再生燃料产能快速扩张,宏观属性和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特别是与原油的联动性大幅增加,加之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引发资本投机炒作,加大价格波动幅度。
2020
-
2021年,美欧等经济体
出台超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大幅推升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叠加全球大豆、菜籽、棕榈油减产,进一步加大了食用油价格上涨幅度。
2022
-
2023年,全球大豆、菜籽产量恢复性增加,美欧等经济体为应对高通胀开始大幅加息,又放大了食用油价格下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