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位于江淮之间,
地处皖中东部,
年平均气温
14~16℃,年降雨量1290~1380
mm,年日照时数1110~1350
h,年相对湿度在79%~8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涵养区,土壤质地好,生态环境好,水源丰富,
适宜水稻种植,素有
“鱼米之乡”之称,先后荣获“九五”期间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油生产大县、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农业
农村
部水稻高产创建县等称号。全县耕地
60.9万亩
(
1
亩
≈0.067公顷
)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
45万亩,总产22万吨,为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含山县启动了“食宝含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规划设计了“含山大米”“含山绿茶”“含山芝麻油”等系列品牌,其中“含山大米”品牌率先启动,稻米产业正式走
上
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一、
“含山大米”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
目前,含山县建有含山大米绿色生产基地
10万亩,其中订单生产基地达5万亩,主推品种为华浙优261和南粳46,种植模式主要以“稻-油”“稻-紫云英”两种模式为主,基地主要集中在裕溪河、牛屯河和得胜河流域,包括运漕镇、环峰镇、陶厂镇、铜闸镇
,范围在东经
117°53′—118°13′,北纬31°24′—31°43′。
(二)技术水平
含山县积极对接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引进绿色丰产优质高效品种与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实施水稻高质高效、粮油精耕细作、水稻测土配方等项目,全面推广水稻优质专用品种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稻田综合种养等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水稻生产主推技术和品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节本增效和生态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县推广使用含山大米优质品种
10万亩以上,水稻机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在含山大米生产基地中广泛应用,带动全县水稻优质水稻品种应用率达100%,全程机械化率达86.4%,建成稻虾轮作5万亩、稻鸭共生1万亩、再生稻3万亩。
(三)产品加工
“含山大米”现有安徽凌家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联邦农业有限公司等7
家
授权企业使用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注册了
“凌家滩”“小河村”“穗子香”牌等企业商标,日加工稻谷
400吨,年生产加工优质大米2万吨。授权企业中有1家国有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主要以大米初加工产品为主,其中安徽凌家滩现代农业公司和安徽联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米酒、锅巴等深加工产品。
(四)宣传营销
含山大米授权企业常年销售含山大米
1.2万吨以上,销售价格在3
-8元/斤不等,产品主要通过自营店、连锁商超、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区域涵盖了马鞍山、合肥、南京、上海等城市,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逐步提升,初步树立了中端品牌形象,品牌创建经验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省推广,马鞍山日报、安徽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
等
媒体
广泛宣传
“含山大米”品牌发展之路。例如,新华网报道《安徽含山:写好“米”文章 禾下追梦忙》、人民网报道
《
“含山大米”:打造江淮“粮心”米》。
二、
“含山大米”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一)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品牌发展机制
一是
理定发展思路。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
“含山大米”品牌创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目标任务,制定了生产标准,细化了工作任务,全方位谋划指导品牌创建工作;
邀请品牌策划公司
从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包装等方面对
“含山大米”品牌精心策划,
深度融合凌家滩古文化,赋予含山大米
“一脉香传五千年”文化价值。
二是
出台奖补政策。
连续
3年出台产业奖补政策,累计整合财政资金
3000万元
,对含山大米生产基地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大米收购加工、品牌宣传等环节给予奖补
。
三是
加强品牌管理。出台了《
“含山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严格申请、授权、管理程序。
(二)坚持企业主体,促进资源要素配置
一是
壮大龙头企业。
成立
了
安徽凌家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同时吸纳
含山辉隆农业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联邦农业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到含山大米品牌创建中,
充分发挥
龙头企业
主力军作用,带动含山大米粮食加工企业共同发展。
二是
优化种植主体。在全县选择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田块作为
“含山大米”生产示范基地,通过职业农民培训,应用绿色生产技术,
从源头上把好生产关
。
三是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水稻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水稻病虫害飞防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含山大米品牌创建中,提高
含山大米生产组织化程度
。
(三)坚持科技赋能,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一是
加强院地合作。
加强
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苏省水韵苏米研究院
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为含山大米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科技支撑
,
重点围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培育出
1
—
2个含山大米专用品种
。
二
制定
《含山大米生产技术规程》,从种植选育、播种方式、病虫害防控、肥水管理、收储加工等方面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提升含山大米品质
。
三是
探索智慧农业。与
现代科技公司
合作,建立
含山大米智慧农业平台,对含山大米订单生产基地地图进行高清测绘,每块基地种植情况可见、可查、可追溯,实现农田数字化、
可视化、溯源
化
管理。
(四)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经济作用
一是
搭建产销平台。引进省农产品集团投资
3.5
亿元
建设和盛农产品大市场,核心功能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助力含山大米对接长三角市场。
二是加强宣传
推介。
制作
“含山大米”宣传片,通过电视广播、公交站台、新媒体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高速高架广告、
公共交通
、金鹰广场广泛宣传含山大米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是
拓展销售渠道。开设了含山大米官方体验店、直销店,并与安德利
、
华润连锁商超及马钢、华谊等大型商企合作。同时,积极布局线上销售,开发电商
,主攻上海、浙江、广西、重庆市场,完成含山大米全产业链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