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2期 7-11   出版日期:2024-03-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安徽省怀远县糯稻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糯稻 作为蚌埠市怀远县的特色粮食产业,近年来通过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使得怀远县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优质糯米生产基地。糯稻特色粮食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怀远县糯稻产业发展仍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党中央作出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下,有必要对怀远县糯稻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进一步进行研究,让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一、 怀远县糯稻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怀远县糯稻产业基本情况

  蚌埠市怀远县位于淮河中游,是一个以粮油蔬菜、特种水产种养为主的农业大县,粮食总产量在全国粮食主产县中居前 20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怀远县有着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产出的糯米品种以晚熟型 糯为主,品质优良。上世纪 90年代开始,怀远县集中连片种植的粳糯达到99%以上的纯度,超过国标4个百分点,使得怀远逐步成了全国闻名的优质糯米生产基地,曾拥有“中国糯稻种植第一县”的美誉。围绕糯稻产业,怀远县通过种植、买卖、加工糯稻,影响着全国糯稻行情变化。2022年,怀远糯稻种植面积已达9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成为全国较大的县级糯稻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 “产业链”。 糯稻产业优势突出,围绕建基地、强产业、创品牌、推创新,做大做强糯稻特色产业,怀远县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糯稻)优势区、安徽省首批 “一县一业(特)”示范创建基地等荣誉称号。

  1.规模化种植。在品种环节,统筹推进试验示范、品种筛选、良种繁育,着力选育和引进推广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稳的糯稻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速度,提升品质和产量。在种植环节,在全县范围内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调整种植结构,在全县多个乡镇统一整合高标准农田治理、旱改水、小农水等涉农项目资金,推动全县范围内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生产条件。通过统一选种、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发展规模化经营,目前怀远县糯稻种植组织化、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耕种收主要环节综合机械化率达86%以上。

  2.标准化生产。一是技术应用标准化,怀远全县农技服务机构和18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在技术层面实行统一化指导,大力推广节水灌溉、高产栽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和植保综合防治等技术,提升糯稻生产标准化水平。二是建立标准体系,通过组织制定和完善怀远糯稻生产、储存、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规程,初步建立怀远糯稻标准体系,逐步推动怀远糯稻产业实现全程标准化。

  3.产业化开发。围绕做大做强糯稻产业,怀远县已形成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糯米加工产业集群,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怀远县糯稻生产的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全县全产业链生产的链主企业,以研制、生产糯米粉为主体,向上游延伸开展糯稻育种研究和糯稻种植,以保障原料的品质;下游向精深加工和高科技产品如糯米淀粉、糯米蛋白、干吃汤圆、糖浆、粽子、稻壳、米糠等延伸,构建核心竞争力强的完整产业链。

  糯稻生产作为怀远县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带动就业还是拉动经济增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怀远县正积极围绕糯稻发展标准化种养、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社会化服务、科技研发等经营业态,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将糯稻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怀远县推动糯稻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发展精深加工,延长糯稻产业链。近年来,怀远县针对糯稻产业精深加工,支持一批成长性较好、带动性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糯米加工产业集群。目前,怀远县拥有糯稻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吨以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 “订单收购+溢价”的方式,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基础,怀远县成立了21个糯稻产业化联合体,且当前农民加入糯稻产业化联合体的比例达31%。全产业链的方式不仅让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分散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让普通农户分得更多的利益。

  2.擦亮“怀远糯米”名片,塑造品牌形象。过去,怀远县拥有大大小小上百个稻米品牌,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小而多,但却缺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为提升品牌知名度,怀远县整合原先众多的糯米品牌,统一塑造“怀远糯米”品牌,推进统一设计包装,统一授权使用,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共建共享企业品牌 。目前, “怀远糯米”已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 围绕怀远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糯稻种植优势和内在品质,不断创新品牌宣传方式,提升怀远糯米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通过共建共享公共品牌的方式,强化了品牌保护,打开品牌知名度;同时更有利于品牌的价值延伸,让品牌溢价的作用延伸到产业链前端。

  3.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糯稻附加值提升。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密切合作,积极组织糯稻产业科技攻关。蚌埠市兄弟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被认证为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该公司牵头,与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安徽省糯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怀远糯稻产业研究院、怀远糯稻产业技术联盟。如今,该公司还创新建立高新技术研制小组,与中科院、合工大、郑州粮院等单位联合研制变性糯米粉、糯米蛋白提取物等高新产品。为扎实推进沿淮糯稻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提升沿淮糯米品牌影响力,怀远县邀请相关专家,从种业建设、糯米加工技术、糯米食品研发等发展上进一步厘清产业发展思路,借沿淮糯稻产业集群项目获批机遇,加快糯稻产业发展,打造全国“糯米之乡”。

  4.制定支持政策,推动区域良性发展。蚌埠市把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招商引资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并在土地、投资、财政等综合配套政策上对高端绿色食品产业予以重点倾斜。为促进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怀远县出台《怀远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办法》《怀远县产业扶持政策(试行)》等奖补政策,每年整合设立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糯稻等主导产业品种选育、规模经营、品牌培育、示范创建、农超对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升级等予以奖补。

  二、怀远县糯稻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近年来,怀远县糯稻产量连年丰收,但多数乡村仍以基础 种植为主,优质化、专业化、多样化的糯稻产品生产仍较为滞后。糯稻精深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产品加工存在同质化现象。目前,怀远县的糯稻加工产品多以糯米、糯米粉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高品质糯稻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有品牌无名牌,知名度认可度不高。 糯稻 宣传方式创新不足,如对 “怀远糯米”“中国糯稻第一大县” “中国优质糯米基地”等宣传不够,缺少系统的包装和完整的宣传规划。可见,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农业产业价值链仍然处于中低端环节。

  (二)平台载体搭建不足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不仅需要企业和农户的参与,也需要有产业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区等平台载体的带动。怀远县目前仍缺少集中统一的糯稻烘干、储存、加工、冷链物流、信息共享、网上交易、产品展示、农耕文化展览等多业态经营的糯稻产业园区,产业融合集群效应尚未发挥出来,这将不利于怀远糯稻供应链的延伸和知名度的提升。

  (三)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糯稻产业的相关农业科技人才力量不强,农业企业的总体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目前只有部分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其余中小企业仍只停留在糯稻初级产品加工,缺少具备科技含量的糯稻加工产品。部分加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

  (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不少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生产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期长的特点,经营主体普遍缺少流动资金,由于融资体系不完善、担保体系不成熟、社会信用评估体系不完整等原因,不少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资金难题。 当前农村的融资信贷程序仍较为繁琐,企业为获批相关政策性补贴贷款须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金融贷款的条件要求较高,对部分糯稻初级加工的小企业而言获得贷款难度较大。

  (五)对糯稻种植户的带动作用仍需加强

  糯稻全产业链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从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提高农民收入,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当前普通糯稻种植户的参与程度和劳动力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产业链经营对普通农户利润的提升作用。 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糯稻加工企业所需要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带动农民就业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