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19年06期 39-42   出版日期:2019-11-29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国内稻麦去库存压力大 进口量同比下降


  一、 2019年国内小麦产量增质量好 进口麦数量同比下降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优势农产品布局,主产区优势逐渐彰显,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国内小麦种植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态势进一步增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9年国内 小麦 播种面积3.45亿亩,较上年减少628万亩,下降1.8%;但国内优质强筋弱筋 小麦 占比达到33%,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2019年国内夏粮小麦产量13106万吨,比2018年增加266.7万吨,增长2.1%。2019年小麦产质量好转加之优质小麦占比提高 很大程度上缓解 麦市结构性矛盾,政策调整明显压缩麦价运行空间,优普麦之间的价差同比缩窄。2019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启动范围是近几年最广泛的一年,主产区新麦市场价格持续围绕托市价附近运行支撑托市收购进行,但有效仓容不足制约托市收购进度。据统计, 20 19 年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超过2000万吨,托市收购量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以及河南地区;相比之下,2018年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为235.35万吨。据统计,截至9月25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数量6900.4万吨,同比增加2086.5万吨;其中江苏收购1243.3万吨,同比增加224.2万吨;安徽收购1041.4万吨,同比增加510.3万吨;河南收购1965.2万吨,同比增加877.5万吨;山东收购1091.4万吨,同比增加209.3万吨;湖北收购159.2万吨,同比增加8.5万吨;河北收购705.1万吨,同比增加247.3万吨。 相比之下, 2014 -2018年同期 国内主产区小麦最高收购数量为2016年的7282万吨,最低收购数量为2018年的4813.9万吨,平均收购数量为6584万吨。

  美国农业部10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将全球2019/20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上调至2.878亿吨。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维持2019/2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在7.64亿吨不变。 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科学局(ABARES)发布的9月份商品季度报告显示,2019/20年度全球小麦指标价格(美国2号硬红冬小麦,美湾FOB价)预计为每吨218美元,比上年的均价233美元下跌6.3个百分点;预计2019/20年全球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66亿吨,比2018/19年度的7.32亿吨提高4.7%。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9月1日,美国所有小麦库存为23.85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提高22.5%。 截至9月30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95.5美分/蒲式耳,较7月初的537.25美分/蒲式耳,下跌41.75美分/蒲式耳,跌幅7.77%;期间最高价543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50.5美分/蒲式耳。 随着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持续推进,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呈现增加态势。国内主产区新麦产质量明显好转 结构性 矛盾 有所 缓解 加之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国内小麦进口数量同比下降且进口结构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小麦主产国进口量呈现增长态势,美国小麦进口数量同比下降明显。美国农业部报告称,美国向中国出口销售13万吨美国白小麦,2019/20年度交付;这是自 今年 3月以来中国首次进行该品种的采购,且为2016年12月以来 一次性购买美国小麦数量 最多 一次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 8月国内进口小麦12万吨,同比减少11.8%;1-8月累计进口小麦210万吨,同比减少5.3% 美国农业部9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9/20年度小麦进口预估为320万吨。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2020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其中2020年小麦(包括其粉、粒,以下简称小麦)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963.6万吨,其中90%为国营贸易配额。

  二、国内价低政策性稻谷大量成交 我国成稻谷净出口国

  今年国内部分省区农业部门将通过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调减东北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等多种途径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为2990万公顷,同比减少28.9万公顷,减幅为0.96%;单位产量为7.00吨/公顷,同比减少0.027吨/公顷,减幅为0.38%;产量为2.093亿吨,同比减少283万吨,减幅为1.33%。2019年国内主产区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保持2018年水平不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总产量2627万吨,比2018年减少232.5万吨(46.5亿斤),下降8.1%。因国内主产区早籼稻市场收购价低于托市收购价, 今年 安徽地区自8月15日、江西地区自9月2日、湖南地区自9月9日相继启动托市收购。据统计,截至9月25日国内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数量578万吨,同比减少190.9万吨。自2019年5月21日国家开始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且拍卖底价明显调整。据统计,截至9月底,2013-2014年最低收购价稻谷(专场)累计投放量945.632万吨,实际成交量436.8178万吨,周度成交均价1533-1852元/吨;2013-2015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累计投放量2406.9268万吨,实际成交量668.6505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004-2195元/吨;2016-2018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累计投放量1610.1987万吨,实际成交量77.7122万吨,周度成交均价2531-2796元/吨。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大米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19/2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942亿吨(成品米),比上年创纪录的水平低1%;2019/20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727亿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这是大米期末库存连续第13年增加。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2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5.03亿吨,比上年的4.99亿吨增加0.7%;2019/20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量预计为1.62亿吨,同比增加3.1%。从2004年国内开始承诺每年发放大米进口配额532万吨,其中长粒266万吨,短粒266万吨,国营比重占50%。配额外进口关税统一为65%,配额内进口关税统一为1%。2010-2018年我国大米进口整体呈增加态势,泰国、越南、巴基斯坦一直是我国大米最主要进口来源国;近年 我国 从柬埔寨、缅甸等国 进口 大米 数量 增加 ,进口来源国相较之前稍分散,但集中度依然较高。2019年国内大米进口量同比 降,但出口量同比增 ;国内逐步由大米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8月国内累计进口稻米数量155万吨,同比减少23.5%;1-8月累计出口稻米数量206.1011万吨,同比增加71.4%。

  三、国内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 收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农业农村部《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提出,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坚持优化供给,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适当 调减 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调减东北底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适当调减西南西北条锈病菌源区和江淮赤霉病易发区的小麦;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等,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稳定发展优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力争到2020年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预计,未来10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国内小麦种植结构将不断调整优化,预计2028年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6亿亩左右;国内稻谷产量维持在2 亿吨以上,优质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增加。

  2014年 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8年底,全国2838个县市区共计14.8亿亩承包地确权给2亿多农户,让种粮人吃上“定心丸”。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2019年9月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对用地、财税、金融保险、培训等支持政策提出多方面意见,将加快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人、地、钱等问题。目前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1.1万家,截至2018年底,纳入到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近60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6.9万个,土地经营权流转比例达36.5%。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小麦、稻谷作为必保品种,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完善小麦以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2019年9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实施分品种保障,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农产品储备和加工业发展调控,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四、国内粮食产量有保障 品质及品牌尤显重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粮食年产量增长近5倍,从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亿斤;年人均占有量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国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 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上。70年来,中国人碗里的粮食品种从粗到细再到粗,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人们越来越重视粗细搭配、少而精;一碗饭的变化,折射的是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 饮食习惯 变化 。据统计,2018年国内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0.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人均猪肉消费量22.7公斤,比1956年增长2.9倍;2018年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48.5公斤,比1954年下降33.0%;人均猪肉消费量23公斤,比1954年增长5.2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度的531万吨增加869万吨;2019/20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为1470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13万吨。国内小麦与稻谷需求增量有限,且年度内产量大于需求量,在政策性库存数量高企的情况下,政策“去库存”以及“降成本”力度将主导国内小麦与稻谷市场价格运行空间,产品品质及品牌尤显重要。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 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开发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不断增加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加快主食产业化发展,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社会化供应,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提高主食产品的产业化经营能力。 国内小麦以及稻谷政策调整应以质量为导向,调整改进“黄箱”政策,扩大“绿箱”政策使用范围,加大对优质小麦稻谷品种的补贴,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和扩大金融保险覆盖度,鼓励引导调整种植结构,面向市场需求,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打造高质量粮食产业链体系,更好满足国内居民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