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1年02期 4-14   出版日期:2021-03-31   ISSN:1003-2576   CN:51-1058/F
中国“粮业”大变与加强“粮安”大保障的研究



  (四)我国饲料工业突起 发展成为一个大行业

  我国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 经历了 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原始到现代 的发展历程 ,发展成为一个既大又新的行业 具有 以下五个 显著特点:

  1. 产业规模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饲料工业总产量连续增长,直到 2018年连续4年产量超过2亿吨,其中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左右。目前,我国各类饲料加工企业近10000家,饲料添加剂企业约1800家,各类饲料添加剂全部实现国产化。

  2. 产品结构全。饲料工业结构必须与现代畜牧业和养殖业结构相适应。随着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和完善的步伐,现代配合饲料工业已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饲料原料工业 饲料机械工业 饲料加工业 饲料添加剂工业 饲料科研教育 饲料质量安全。其中:科研教育是先导,原料工业是基础,加工工业是主体,机械工业是关键,饲料质量是保障。同时,也已形成完整的饲料结构。按动物类型划分, 2018年 猪饲料总产量 9720万吨,占第一位;肉禽饲料总产量6509万吨,其中禽饲料总产量2984万吨,占第二位; 水产 饲料总产量 2211万吨,占第三位;反刍动物饲料总产量1004万吨,其它品种饲料360万吨,分别占第四和第五位。 这种饲料工业结构大体适应全国畜牧业结构的需求,即饲料 “供给侧”结构与畜牧饲养业“需求侧”结构基本相符。

  3. 转化能力强。饲料加工业是粮食等农产品转化的主要途径, 目前每年耗用玉米等能量饲料 2.3亿吨,约折合玉米1.7亿吨,另外耗用蛋白饲料豆粕量达7300万吨。以这样巨量的粮食转化能力,支撑全国生产的肉类、禽蛋和养殖水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奶类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带动养殖业创造总产值超过3万 亿元,水产养殖业创造总产值超过 1.2亿元。如是,我国饲料工业的转化能力,既对促进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又对增产动物蛋白食品举足轻重的作用。

  4. 法规制度严。我国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 安全使用规则。例如,新版《饲料卫生标准》涵盖了 5类、24个有毒有害项目、164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技术指标,其中80%的指标达到全球最严的欧盟标准水平。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我国还加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标准化建设, 不断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标准化,对保障各类饲料产品质量提供了严格的准绳,为我国畜牧业和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5. 综合意义深。我国从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乡居民口粮 消费量 稳中稍降。但是,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与此相应,现代畜牧业、饲养业和水产业快速扩张,对配合饲料的需求量迅猛增长。建设现代发达的饲料工业, 经济和社会、国内与国外等综合意义深远:它的稳定持续发展,是我国每年赖以生产 8000多万吨肉类、6000多万吨水产品、总价值超过4.56万 亿元的巨大财富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规范化和优质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健康化发展的必要基础。

  七、 粮食产业由传统形态 现代融合 转变

  在阐述本节之前,首先要明白 “业态”的概念。它可拆分为两个方面,即“业”和“态”。 经过经济革新、产业重组和科技发展,农业 可划分为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工业可分为轻工业、重工业两大类;服务业则可分 为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生活性服务业又可细分为商业、饮食业、客运业、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可分为物流业、会展业、金融服务业和通讯服务业等。这些产业、行业和专业产品门类,在一定的市场体系中表现出各具特点的运营和业务流程,拥有可界定的核算边界和业务标准规定,即 “业”。在此基础上,它们与一定的企业核算、商务模式(赢利模式)相关联,从而形成与“业”相联系的各种形“态”。于是,就形成了“业态”的概念。

  (一)粮食产业分工细化和探索融合发展

  流通发展的历史表明, “新型业态”的出现主要依靠分工细化和融合两个路径而产生。举例来说,农业、畜牧业的分离,商业经营模式中的连锁、加盟等形式,生活服务业中的洗衣业、快递业、家政服务业等,都属于分化的产物。业态 是零售店向确定的顾客群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具体形式。通俗理解,业态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新产业、新业态已正式列入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像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与双创服务活动、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等,都与现代粮食产业经济相关联。全面转变传统粮食经营形式 推广普及 “新业态” “现代业态”,这是一项涉及面广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必要改革步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粮食经营形式的固有缺陷日益凸显:一是单一经营,局限于 “一买一卖”,即主要经营大宗原粮和成品粮;二是“封闭分散”,各自孤立经营,互不联系,各自为战,成本高昂;三是设施落后,技术器具陈旧。这种落后的“业态”,越来越不适应粮食流通扩大、市场化改革深化、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的需要。广大粮食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新环境,运用新发展理念,对粮食传统经营形式和模式进行现代化治理 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即从粮食产业经济的内在联系的思维出发,从原来的 “分离”转变为“联合”,积极普及推广“新现代业态”。

  (二)粮食流通的总体性演变和革新创新

  “跳出流通看流通”,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流通,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已经并将继续呈现总体性演变和革新的趋势:一是流通变革和转型更加呈现总体性;二是必将更加体现出开放性特征;三是流通将更多体现出共享性;四是现代流通将更加具有融合性特点;五是现代流通将更加具有生态性特点;六是 农产品流通将更加呈内外 “双循环”特点;七是整个流通体系将发生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分离与对接。这些客观的基本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现代流通的本质,即打破一切束缚流通、限制流通的障碍,实现顺畅流通、便利流通。

  我国粮食流通总体演变的基本趋势,对全面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总的要求是实现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具体要求包括:( 1)全力构建多渠道消费供给。积极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发展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的营销形式,以及促消费转型升级。开创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平台,促进释放消费新潜力。(2)大力创建城乡一体化的高效配送体系。要推动城乡配送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打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通道,促进城乡工农产品双向流通。探索创新农村电商市场的布局,开拓粮食等土特农产品的高效流通渠道 3)着力将粮食等农产品纳入物联网中。特别是要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形成从农产品种植与采摘、分拣和加工、仓储至配送,直至终端消费的完整的供应链流程,完全去掉中间环节,实现“产销直达”。(4)努力发展“新零售”业态。要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促进 以特色商业街区为载体的商旅文体融合型消费蓬勃发展。

  (三)适应消费市场升级的需要推广融合化新形态

   1 . 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变化。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越来越活跃,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消费 能力 快速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快速扩大;服务消费方兴未艾。粮食消费由不足温饱到丰衣足食、再到全面小康;由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其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面貌和消费市场持续变化,已连续 7年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其贡献率已超过60%。

  我国消费市场变化的标志是:( 1)消费构成不断转变,结构不断升级。其中,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优质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服务消费已占到一半以上。(2)消费供应形式创新,融合发展加速。主要包括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速,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加速,跨界融合发展加速。 据国家统计局 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 数据 显示 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06324亿元,比去年 增长 16.5 。( 3)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增强。数据表明,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主要拉动力。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对照,全球性新冠肺炎的爆发及蔓延,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粮食等农产品的供应、物流等也造成严重 阻碍 。前所未有的局势,要求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现代业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消费稳定增长。

  2 . 粮食等农产品经营方式显著变化。粮食流通和消费市场结构的持续变化,促进了粮食等农产品经营方式的变化:从社区专卖便利店发展到销售设施现代化的各种大中型购物中心;从多类实体商店发展到现代电商,以及 “互联网 + ”新平台;从单一“商流”发展到“商流”与“物流”分离,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从工业品下乡到农产品进城;从实体店零售到线上线下融合,消费规模快速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等农产品流通技术设施与环境现代化的进步与革新,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和便捷的消费体验,不同消费群体从不同档次的实体店消费 转移为网络消费,致使网上零售增势强劲,有力推动粮食农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

  3 . 粮食部门积极推广产业化、融合化发展新形态。粮食流通和消费市场结构的持续变化,促进了粮食等农产品经营业态的变化。即广泛采用新业态,即 “现代业态”。实质上说,新业态是零售店向一定的顾客群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形态,是零售活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就是零售商卖给谁、卖什么、卖到何处,以及如何卖的经营形式。我国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广大粮食企业针对不同消费人群 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趋势的需要,销售方式从传统原始到现代化转变

  迄今,我国粮食企业因地制宜选择采用 “现代产业形态”:例如,近年来在全国城乡普遍建立 的便利店、 连锁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 快递、仓储式会员店、 工厂直销中心、电视购物、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 等等,都几乎深入到社区,方便了消费者。在采取 “现代产业形态”的基础上,粮食等农产品经营方式也逐步演变:从社区专卖便利店发展到大中型购物中心;从多类实体商店发展到现代电商、配送等无接 销售; 从实体零售店发展到线上线下融合,乃至打造 “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等,以及方兴未艾的网上 购、送货上门的形式。形式的多样化与灵活化,促使消费规模快速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等农产品流通技术设施与环境现代化的进步与革新,给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和便捷的消费体验,不同消费群体从不同档次的实体店消费 转移为网络消费,致使网上零售增势强劲,有力推动 粮食农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 了粮食等农产品的 供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