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问题研究  2024年01期 26-29   出版日期:2024-01-30   ISSN:1003-2576   CN:51-1058/F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路径研究



  2023年 世界粮食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联合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并强调要积极践行爱粮节粮,推动爱粮节粮宣传教育进学校。 粮食安全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有力保证了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是新征程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巨大力量。自古以来,勤俭节约 就是 中华民族深 入精神血脉中的重要道德品质。 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更 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 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 ,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高校 开展大学生粮食安全观 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普及以及消费主义的影响, “网络原住民”00后成为高等教育新主体,高校粮食安全观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 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是塑造新时代社会新人的理论依据。 3 新征程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首要明确其重要意义。

  (一) 因事而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

  因事而化的 “事”,既包含着为国家、国际发生的事,也包含着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事宜。因事而化的“化”,有化解之意,也有变化的含义。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弱化 。粮食安全观教育因事而化就要及时关注粮食、关注粮食安全、关注农业发展状况。 “00后”大学生知识结构、年龄、家庭等原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认识。 面对具体的粮食安全观教育 ,教育者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化解。在网络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其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效果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新征程上,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必须以引领社会发展, 解决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问题为主,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发挥新征程中的教育优势,提升大学生粮食安全意识。

  (二) 因时而进:推动大学生担当重任的时代需要

  因时而进 “时”,是时代、社会都在不停变化,也有时机之意。因时而进 “进”,指的是进步。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要紧跟时代要求,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并及时进行理论思想教育。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与要求,与时俱进,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因而,粮食安全观教育以社会发展为背景和条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育推进乡村振兴、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 因势而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创新需要

  因势而新 “势”,指形势。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的内容、思想认识要随形势变化而改变。因势而新 “新”,指内容要新鲜,形式要新颖。因势而新要把握社会发展大势,坚持高等教育根本任务,顺应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首先, 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 要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创新粮食安全观教育内容。教育作为传递知识,引领思想的行业, 应当走在时代前列,把握社会发展大势。新征程上,社会发展大势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趋势。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粮食安全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重要基础。这一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有不同于以往的新内容,新时代粮食安全是以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 “三农工作” 重要 论述 为理论指导, 也是开展粮食安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新时代新特征。其次, 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粮食安全观中包含着勤俭节约、爱粮节粮的优秀道德品质,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加强粮食安全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最后, 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要 顺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创新教育方法。新时代大学生有着新思想新环境,处于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要更新内容也要创新方法,才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 新征程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虽已取得部分成效,但离粮食安全观要求仍有距离,在新征程上更是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 全面推进 乡村 振兴使大学生更加关注粮食安全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指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十九大报告指出,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19年出台 《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回应了世界上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相关疑问,也为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策落实 进一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征程 “三农 工作 的重要内容。而教育作为重要国家战略领域,肩负着夯实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中也将粮食安全明确归为国家安全部分,这使得大学生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更加关注三农 关注粮食安全,这也是大学生粮食安全教育迎来的重要发展机遇。

  (二) 网络媒体普及使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环境错综复杂

  网络媒体的普及使信息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一方面,粮食安全观教育在网络媒体普及的大背景下起到了积极效果,对宣传粮食安全有所助益。例如,通过像《种地吧》这样的综艺节目,通过展示粮食生产及农业相关的过程吸引大学生群体关注粮食安全及 三农 工作,提升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虽然网络媒体能够传递海量信息,但其内容信息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 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高,但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难以甄别复杂信息使得一些具有误导性甚至错误性的信息充斥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影响教育效果。而粮食安全观教育作为贴近生活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更易受到生活中的观念影响。例如,消费主义在网络媒体中大行其道,使得大学生在物质 出现攀比,且盲目消费的快感会使大学生对于粮食生产等不屑一顾。这种快节奏消费生活与久久为功的理论性学习生活形成对冲,使得理论知识传播受阻,不利于引导大学生去关注社会生产实际,关注粮食安全,使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面临挑战。

  (三) 多元主体协同性不足使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效果欠佳

  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应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体系,要发挥好落实好粮食安全的要求,就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多元主体的育人作用,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教育脱节情况。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在家庭、社会的生活中得以践行和坚持,使得粮食安全的教育效果出现偏离甚至负面影响。其次,在 校大学生粮食安全观教育开展势必应形成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体系,但是实际中课堂、校园环境、相关制度等往往各为其职 不能目标一致,共同发挥作用。例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粮食安全观相关教学内容上 其教学目标不 一致,思政课重社会发展目标,课程思政更强调个人专业基础。因而,不能使学生明白二者是相互成就 紧密联系的。再者,课堂与校园文化及制度等在育人目标上未能达成一致性且缺乏相应的安排也影响教育的效果。